當期待成為束縛—人生是一場自度的旅行

flower (1)
一位長者,年輕時擁有輝煌成就,也曾在政府單位任職,如今卻因記憶力衰退與對孫女的期待而焦慮。她將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孫女的成就上,卻無意中讓自己深陷壓力與無助。秉祐老師透過壓力賀爾蒙對健康與情緒的影響,探討如何提醒長輩從「投射期待」轉為「放下執著」,學習在人生旅途中找到真正的自在與平靜。

關鍵字:壓力賀爾蒙、記憶力退化、焦慮、投射期待、自度人生

目錄

記憶模糊了,期待卻更清晰了

阿姨告訴我,那天,她站在市場口,四處張望,眼神透著焦急。
「我的腳踏車呢?我明明剛剛才停在這附近……」她努力回想,卻怎麼也想不起來。

這不是第一次了。一週裡,她已經四、五次忘記車停在哪裡,回到家後,翻開記帳本,卻發現自己連買過什麼、花了多少錢都模糊不清。她開始懷疑,自己是不是變得比以前遲鈍了?

但比這些更讓她擔憂的,是孫女的考試成績。她每天打電話關心,甚至覺得,只要孫女考上好學校,自己才會快樂。她害怕孫女失敗,害怕自己曾經的榮耀,無法在這個孩子身上延續。

她沒意識到,這樣的擔憂,正在吞噬她的健康與快樂。


當壓力變成慢性毒藥

壓力是一種無形的重量,壓在心頭時,人往往不覺得有多沉重,直到它開始影響身體與大腦,才發現自己已經被束縛太久。

🔹 皮質醇——影響記憶與情緒的隱形殺手
壓力來臨時,我們的身體會釋放皮質醇(Cortisol),這是一種應對危機的「求生賀爾蒙」。適量的皮質醇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,但當壓力持續存在,它就會像慢性毒藥,影響我們的記憶與情緒。

  • 海馬迴受損,讓記憶力變差
    阿姨發現自己常常忘東忘西,這可能與海馬迴(Hippocampus)萎縮有關。長期高壓下,海馬迴神經元受損,使得記憶存取變得困難,這就是為什麼她總是忘記腳踏車停在哪裡,也記不得買過什麼。

  • 前額葉退化,讓情緒更焦慮
    前額葉(Prefrontal Cortex)負責理性思考與情緒調節,但壓力讓它的功能下降,使人變得容易焦慮、悲觀。阿姨明明知道,孫女的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,但她就是無法不去擔心。這不是她的錯,而是壓力正在操控她的大腦。

  • 壓力會形成惡性循環
    阿姨越焦慮,皮質醇越高,記憶力就越來越差,而她的擔憂也會讓孫女感受到壓力,影響彼此的關係。這樣的壓力循環,讓兩代人都陷入痛苦之中。


期待的枷鎖,綁住了誰?

阿姨的愛,是無可置疑的。她希望孫女成功,是因為她相信:「優秀的人生才值得驕傲。」

然而,她可能沒發現,這樣的期待,正在悄悄地傷害她自己,也讓孫女承受了無形的壓力。

  • 孫女可能覺得,自己努力讀書,不是為了夢想,而是為了讓阿嬤開心。
  • 阿姨的心情起伏,完全依賴孫女的考試結果,當成績不如預期時,她會覺得人生變得沒有意義。

這不是愛,而是一種依賴。
當長輩把自己的快樂,寄託在晚輩的成就上,兩代人都變得不快樂。


學習放下,讓自己真正自由

🔸 快樂來自「陪伴」,而非「控制」
阿姨真正想要的,不是孫女的分數,而是她的幸福。如果她能從「要求好成績」轉為「關心孫女的成長」,關係會變得更輕鬆,也更溫暖。

🔸 找到自己的價值,不只是孫女的成就
退休後的生活,不必只圍繞在孫輩身上。阿姨可以學習新的興趣,參與社區活動,甚至寫下自己的回憶錄,讓人生依舊充滿意義。

🔸 學習放鬆,讓身心更健康

  • 正念練習:透過深呼吸與冥想,減少焦慮。
  • 規律運動:像是晨間散步、瑜伽,幫助身心穩定。
  • 社交活動:參加讀書會、手作課程,減少孤單感。

這些改變,不是為了別人,而是為了自己。


人生是一場自度的旅行

有一天,阿姨來找秉祐老師,遲疑了一下後,開口問道:「老師,我一直想在家裡弄個小花園,種點花草,可是……這樣真的能幫助我嗎?」

秉祐老師點點頭,微笑著說:「當然可以啊!照顧植物的過程,你也需要學習照顧植物的知識,讓大腦活動起來,更是種自己的心。你會發現,當你專注在照顧一朵花時,你的心會慢慢安靜下來,而焦慮也會隨之減少。」

阿姨聽了,沉思了一會兒,最後點了點頭:「那我試試看吧。」

人生是一場自度的旅行,
當我們開始學會放下,當我們願意轉向內在,
快樂就會在我們照顧自己的那一刻,悄悄綻放。

本文給您什麼啟發呢?可以找秉祐老師聊聊喔!
Facebook
Picture of 秉祐
秉祐

我是秉祐,是專業心理師,也精通命理與占卜。我的修行源自於二十多年前一次神聖的相遇,當年在獅頭山普獻法師的引薦下,幸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互動,深刻體會到法師們慈悲和智慧。讓我在歸師地藏王菩薩後,啟發我的修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