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我是消除我還是不執著我呢?

無我

無我:不是消除我,而是不執著我

1. 無我的誤解

很多人聽到「無我」時,第一反應可能會覺得有點可怕:「沒有我,那我怎麼活啊?我還是我嗎?」其實,佛教講的「無我」並不是要你消失或否定自己的存在,而是讓你換一種方式看待「我」,放下不必要的執著,過得更輕鬆自在。

2. 執著我的煩惱

我們每天都在想「我喜歡什麼」「我想要什麼」「別人怎麼看我」,這些想法就像一條無形的繩子,捆住了我們的內心。比方說,你剛買了一雙新鞋,特別喜歡,但有天踩了一腳泥,立刻覺得心裡難受得不得了。為什麼?因為你把這雙鞋和「我」綁在了一起,覺得鞋子髒了就是自己受損了。這就是「執著我」的典型例子。

3. 無我是一種智慧

佛教裡的「無我」其實是一種智慧,它教我們看到真相:你不過是一個由身體、思想、情感等條件組成的臨時組合,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「我」。就像雲在天空中飄來飄去,它的形狀和位置一直在變,但你不會因為雲改變形狀就覺得失落,因為你知道它本來就不是固定的。同樣,我們的「我」也是隨時在變化的。

4. 學會放下執著

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,就可以少一點對自我的執著,輕鬆很多。新鞋髒了?沒關係,鞋子是鞋子,並不代表「我」不好。被批評了?也沒事,別人的意見只是他們的看法,跟「我」是不是有價值無關。甚至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,也能坦然一些,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變化只是無常的一部分,而不是傷害「我」的某種打擊。

5. 無我讓生活更自在

所以,「無我」不是要你放棄自我,也不是讓你失去生活的動力,而是讓你學會看淡那些不必要的包袱,不再被「我」牽著鼻子走。換個角度看,「無我」其實是讓你活得更輕鬆的一種方式,讓你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更自在、更釋然。總之,無我不是「沒有我」,而是「別那麼在意我」。試試看,你會發現,生活其實很有趣!

本文給您什麼啟發呢?可以找秉祐老師聊聊喔!
Facebook
Picture of 秉祐
秉祐

我是秉祐,是專業心理師,也精通命理與占卜。我的修行源自於二十多年前一次神聖的相遇,當年在獅頭山普獻法師的引薦下,幸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互動,深刻體會到法師們慈悲和智慧。讓我在歸師地藏王菩薩後,啟發我的修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