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通醫院來電道出了改變的真諦

醫院
     某個午後,我接到一通來自醫院護理師的電話。她語氣急促地問我是否能為一位住院病患提供心理諮商。她解釋,家屬認為該病患最近狀況頻繁,情緒波動明顯,並認為心理諮商可以解決他的問題。然而,當我進一步詢問時,她坦言,其實並未確認病患本人的意願,只是家屬「希望」他能接受諮商。
 
     我靜默片刻後,婉轉地向護理師解釋:「心理諮商的前提是來訪者的意願。如果病患本身沒有意願接受諮商,即使我們強行進行,效果也可能有限,甚至會引發更多的抗拒與不適。」護理師在電話另一端安靜下來,我趁機繼續說明:「改變的動力只能源於個人,別人無法替他做出選擇。」
 
     這個情境讓我想起,生活中我們常見到家人、朋友,甚至同事,對某些人有強烈的期待,期望他們改變。尤其是當一個人處於困境中,旁人會急於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,但他們常常忽略了一個關鍵:改變是屬於個人的責任。無論出於多麼真摯的關心或愛,改變的種子唯有在當事人心中萌芽,才有可能生根發芽。
 
      所以,我委婉地建議護理師先和家屬溝通,詢問病患的意願,並讓病患感受到他的感受與選擇是被尊重的。只有在病患準備好、並願意展開這段探索自我的旅程時,心理諮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。
本文給您什麼啟發呢?可以找秉祐老師聊聊喔!
Facebook
Picture of 秉祐
秉祐

我是秉祐,是專業心理師,也精通命理與占卜。我的修行源自於二十多年前一次神聖的相遇,當年在獅頭山普獻法師的引薦下,幸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互動,深刻體會到法師們慈悲和智慧。讓我在歸師地藏王菩薩後,啟發我的修行之路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