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期待成為束縛—人生是一場自度的旅行
一位長者,年輕時擁有輝煌成就,也曾在政府單位任職,如今卻因記憶力衰退與對孫女的期待而焦慮。她將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孫女的成就上,卻無意中讓自己深陷壓力與無助。秉祐老師透過壓力賀爾蒙對健康與情緒的影響,探討如何提醒長輩從「投射期待」轉為「放下執著」,學習在人生旅途中找到真正的自在與平靜。
一位長者,年輕時擁有輝煌成就,也曾在政府單位任職,如今卻因記憶力衰退與對孫女的期待而焦慮。她將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孫女的成就上,卻無意中讓自己深陷壓力與無助。秉祐老師透過壓力賀爾蒙對健康與情緒的影響,探討如何提醒長輩從「投射期待」轉為「放下執著」,學習在人生旅途中找到真正的自在與平靜。
我們在行善時,常常不自覺地期待回報或感謝,當未達預期時,容易產生焦慮、失望,甚至影響心理健康。《金剛經》中的「無住相布施」教導我們布施時不執著於施者、受者與結果,讓善行純粹,內心更輕盈。秉祐老師透過日常案例、心理學研究與科學證據,探討無住相布施如何幫助我們減少精神負擔、提升幸福感,並提供一套「無住布施7日挑戰」,幫助你真正落實這份智慧,讓行善不再成為壓力,而是自在的選擇。
一場國王遊戲,五人歡笑中暗藏危機。一名男子因碰觸女性胸部被判強制猥褻四年半,卻堅稱「只是遊戲」,質疑對方報警動機,甚至拿她隔天唱歌喝酒當證據。這種卸責心態不僅屬於他,也潛藏在你我身邊。秉祐老師在監獄輔導受刑人,以這場悲劇背後的心理真相,揭示推卸責任的人性,以及如何自省與提升。
一位30多歲,有碩士學位的個案,因職場問題導致嚴重焦慮,甚至無法開口說話,最後因症狀加劇而住院。出院後,他透過醫師介紹前來諮商,初次會面時仍需母親陪伴,對他人的眼神充滿畏懼,彷彿自己隨時會被指責。透過學習正念靜坐與關注呼吸的減壓技巧,他在母親的陪伴下,每天於大雄寶殿靜坐30-40分鐘。一週後,他已能獨自前來諮商,不再需要母親陪伴。這個案例顯示了靜心靜坐對於緩解焦慮、恢復自信的重要性。
有些人脾氣火爆,動不動就吵架發怒,背後可能藏著沒被看見的傷。怒氣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,也是求救的訊號。秉祐老師長期在監獄輔導受刑人,用小豪的故事,帶你看懂怒氣背後的脆弱,學會用理解陪伴易怒者,並找到真正守護自己的力量。
我們常幻想圓滿的關係,卻忽略每個人都帶著傷痕與遺憾。這篇文章以「我們都是帶著破洞在相愛」為主題,透過生活案例與心理觀點,探討如何接納彼此的不完美,並提醒哪些傷口不該忽視,最終學習在裂縫中溫柔共處,讓愛成為修復而非撕裂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