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佛學經典
為什麼你總焦躁?金剛經與正念給答案
《金剛經》提到「如來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」,揭示真正的覺悟不在於外在形式,而是內心不執著於相、不被情境牽引的清明與自在。本文以「行住坐臥皆是寂靜」為主題,結合日常生活案例與心理學中的正念訓練,探討如何在動盪與煩擾中安住於內在寧靜,活出智慧與自由。
《金剛經》提到「如來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」,揭示真正的覺悟不在於外在形式,而是內心不執著於相、不被情境牽引的清明與自在。本文以「行住坐臥皆是寂靜」為主題,結合日常生活案例與心理學中的正念訓練,探討如何在動盪與煩擾中安住於內在寧靜,活出智慧與自由。
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教導:「菩薩不受福德故。」這句話提醒我們,真正的善行不應執著於回報,因為貪著果報會讓心蒙塵,阻礙清淨與自由。心理學也發現,期待回報的善行常源於內在不安與認同需求。本文融合佛法智慧與心理學洞見,探討如何放下「所得心」,讓善意成為純粹的力量。
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告誡弟子: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法不說斷滅相。」這句話不僅揭示了菩薩對「空性」的深刻理解,也點出人類常見的心理誤區——災難化與絕望。本文結合佛法與認知行為心理學,通過中道觀與信念重建,幫助我們在生活困境中找到希望與行動的方向。